时间:2024-07-10 14:45 作者:冬雷脑科
以下内容转自媒体:周到上海
导语
记忆力下降,脾气暴躁,睡眠差……40岁李女士被头痛折磨了20多年。很难想象,为了缓解头痛,李女士多年来每天要服用4-6包头痛粉,“不吃药头痛,吃药时候看着药就恶心、心里说不出的难受和痛苦。” 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薛战尤教授介绍,偏头痛发病率高,且缺乏特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有的患者反复发作,光做检查就花费了十几万。调研数据显示,偏头痛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率比较低,仅有14%的患者被正确诊断,33%的患者被误诊为颈椎病、鼻窦炎、脑供血不足等,还有53%的患者诊断不明。偏头痛既是一种独立的脑科疾病,也往往与其它脑部疾病相互伴随形成“共病”,成为脑健康的一大威胁。
偏头痛鉴别诊断很重要
偏头痛带来的困扰远远超出普通人的认知,它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和痴呆、癫痫、精神疾病并列的高致残率疾病的前几名。世界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偏头痛导致的疾病负担仅次于腰背疼痛,高居所有疾病的第二位。
偏头痛的规范化诊断,首先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排除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圆形头痛等原发性头痛,以及青光眼、鼻窦炎、口腔、颞颌关节紊乱等一些五官科疾病。
曾有一位患者表现为偏头痛,伴看东西不清楚,从一只眼睛发展到两只眼睛,院外测眼压正常,查头颅MRI提示脑梗死,脱髓鞘待排。薛战尤通过相关检查排除了脑部疾病,提示青光眼可能。但是他的表现不典型,眼部疼痛很轻微,后来经过多次检测才确诊青光眼。
另外,也要排除癫痫、短暂性脑缺血等其它脑部疾病,遇到良性阵发性眩晕、腹型偏头痛等特殊类型的偏头痛更容易被误诊和漏诊,曾经有患者因为长期腹痛而多次住院,阑尾、胆囊都被切除了,但仍有腹痛,最后才被诊断为腹型偏头痛,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在极罕见情况下,偏头痛与某些特殊的疾病有关。薛战尤曾接诊过一位反复头痛发作的17岁花季少女,被头痛折磨的到处求医,做了无数检查都无法确诊,薛战尤认为需要做肾脏静脉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发现腹主动脉和肾静脉所形成的夹角为16度,确诊胡桃夹综合征,头痛就是肾静脉受压引发的症状之一。这是国内首例胡桃夹综合征引起偏头痛样症状的报导,这种病因非常罕见,国际上有文献报道的也不超过几十例。
偏头痛的治疗重点是急性期
薛战尤介绍,大部分偏头痛还是适用内科药物疗法,重点是急性期的治疗。大多数情况下,服用非特异性镇痛药物,包括非甾体解热镇痛药物、对乙酰氨基酚药物和一些复方止痛药物,可以缓解70%的症状。
另外还有特异性的“曲普坦”类镇痛药物,在出现偏头痛征兆或发作早期,一般服药半小时即可见效。它们共同的作用机制是收缩血管,所以有冠心病、高血压、脑缺血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需要谨慎用药。
对于一些每月发作两次以上、急性治疗效果不好的偏头痛患者,可以预防性地连续规律服用钙离子拮抗剂药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托吡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调节剂或者是一些抗抑郁药物等。还可以采取针灸推拿、穴位埋线、中医中药治疗、神经电刺激等综合疗法缓解疼痛。
预防偏头痛,需要避免几类诱因
如何预防偏头痛?
一是饮食不节,甜食、膨化食品、垃圾食品、咖啡、浓茶和酒过多,调味品中的谷氨酸含量过高,以及维生素摄入不足、暴饮暴食等都可能诱发偏头痛。
其次,过度运动或高温环境运动过程中,都有可能导致血管扩张、神经递质改变,引发偏头痛。
第三,尽量避免长时间的看电脑、玩手机,不良姿势久坐,过度劳累或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焦虑。
此外,偏头痛也与睡眠因素相关,熬夜导致神经感觉异常,或者枕头过高等造成的姿势问题,都可能引发偏头痛。一般来说,正常人50岁以后偏头痛会有所减轻。如果仍有头痛,要考虑是否合并药物依懒性头痛。
相对而言,女性由于生理周期引发的偏头痛。其发作机制是雌激素和前列腺素相关的内分泌变化引发神经递质改变,服用止痛药物即可,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可以选择更为安全的对乙酰氨基酚。此外,大剂量补充核黄素对部分人群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