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17 10:16 作者:冬雷脑科
近期,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的神经外科主诊专家霍峻峰主任,运用Burr Hole技术,为一名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实施了手术。目前患者已顺利康复出院。
陈玲(化名)今年43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和麻木,经头部CT和磁共振检查后发现大脑右侧存在海绵状血管瘤。面对手术与否的抉择,陈玲在多家医院的建议中犹豫不决。
“我先后前往上海、北京等各大医院就诊,有的医生认为手术风险极大,建议动态观察;但是也有医生表示如果不手术,瘤体可能进一步增大,会引发更严重肢体症状甚至导致永久瘫痪。”陈玲表示,自己本身是比较犹豫的个性,检查到最后,自己和家人都几近绝望,“霍医生的专业和细致,给我燃起了新的希望。”
霍峻峰作为神经外科专家,对陈玲的病例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他采用的Burr Hole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微创手术方法,通过极小的颅骨钻孔进行手术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保护脑功能等显著优势。在霍峻峰主任团队的专业操作下,陈玲的血管瘤被成功切除,术后肢体功能和感觉逐渐恢复,复查结果显示血管瘤已被完全切除,周围的功能性脑组织未受损伤。
霍峻峰指出,对于陈玲的案例,Burr Hole技术的关键挑战在于肿瘤位于大脑中央沟深部,对中央前回造成了压迫。中央前回是控制对侧肢体运动功能的关键区域,这也是导致陈玲出现肢体症状的原因。术中,团队采用特制的管状牵开器进行脑部微造瘘术,有效规避了传统手术中可能引发的损伤,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周围神经传导束。
据悉,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eurosurgical Review》上,霍峻峰主任领衔的科研团队发表了关于Burr Hole技术的研究成果。这一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最小的骨窗直径仅为1.0-1.2cm,结合先进的影像学、导航系统、显微镜和内窥镜等设备,实现了对脑内病灶的精准切除。
研究中,霍峻峰主任团队对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接受钻孔手术的81例脑内病变患者进行了回顾追踪。发现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微创钻孔技术在脑病变切除中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特定脑病变切除的可行选择。
“举个例子,神经外科里有个经典开颅术,叫颞岛区巨大海绵血管瘤切除,以前切头皮得开个30厘米的口子,骨头也得切掉80到100平方厘米那么大。但现在用Burr Hole技术,切口能缩短到3厘米左右,骨头上的洞也就1平方厘米那么大,这样感染和手术后癫痫的风险就小多了。”霍峻峰通俗易懂地介绍。
Burr hole技术不仅适用于海绵状血管瘤,还适用于脑室内脑膜瘤、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畸形、胶质瘤、原发性脑淋巴瘤、表皮样囊肿、血管母细胞瘤、动静脉畸形、肺癌脑转移、中枢神经母细胞瘤等多种脑部病变。